close

區塊鏈應用日益多元,其中重要技術DLT(分散式帳本技術)應用時應如何適用各種金融法規,引起各方注意。R3組織指出,最新工作目標就是邀請國際銀行業者一起參與討論法規適用問題,包括法巴銀、花旗、紐約銀行、ING安智銀行都已是工作小組的硬碟救援一員,台灣中信銀的區塊鏈實驗室未來也有機會參與研究。

DLT是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兩大體硬碟救援系之一,相對各國央行普遍研究如何應用DLT在貿易融資解決方案,R3的重點則放在DLT要如何對應適用於各種法規。

R3表示,該聯盟成員多為跨國金融業,目標在建構以DLT為核心的新技術平台,從開始推廣迄今主要聚焦在貿易融資作業,「R3在專注推行DLT金融的同時,也持續深入研究金融產品法規」。

R3組織表示,貿易融資作業過去數十年完全採取集中式系統管理,可是現在的貿易生態系統是自由開放,各銀行的金流資訊成了「資料孤島」,採取分散式系統的DLT等區塊鏈技術如果可擁有法律支援,更有利解決業者及客戶間的困擾,並使現有的創新得以擴展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想過,網際網路是從哪時開始的呢?其實網路時代的開始是從1976年由美國大學研發出的路由器設備,奠定了網路連網的發展,而美國國防部也在那時將所有TCP/IP的技術公開,讓全世界免費使用,因此也開展了網際網路的時代,1985年當時美國的網際網路技術已達成熟,台灣則在1987年台灣學術網路(TANet)資訊應用服務中心設置,儘資料救援管當時的設備還很陽春,一封信箱的傳送都需要經過許多人工指令,回看現在的網際網路發展,已無法想像是如何演變,過去連文字傳送都如此費工,現今卻能做到攜帶式通訊軟體,文字圖影的秒傳,桌上型電腦的發展,以及軟體的功能也日漸強大,就連遺失資料了都還能夠資料救援。不得不仔細思考,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已經難以想像,未來更是難以預測,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網際網路,不知道還會有甚麼進展及改變等待著我們,未來到底又會變得如何呢?

R3旗下有許多以專案為基礎的小組,例如BAFT DLPC工作小組的目標是解開電子版可轉讓票據交易以區塊鏈登記的關卡,以便於貿易融資作業在改採區塊鏈技術的同時,也具備適法性。

該小組成員包括法國巴黎銀行、紐約梅隆銀行、CGI集團、花旗銀行、ING集團、渣打銀行和富國銀行集團等,還有倫敦瑪麗王后大學,也有交易商BIX Security Corp的加入,以擴大DLT未來的應用對象。

DLT目前多數由金融機構試用,義大利銀行系統正在規劃導入區塊鏈技術,共有14家義大利的銀行參與,準備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。R3指出,此項計畫的第一步是各銀行間需運用區塊鏈驗證銀行間的合規性,也是由義大利銀行業協會(ABI)支持運營的創新實驗室AbiLab共同開發。

許多民間企業也因為網路世代改變了組織型態,因為科技和網際網路的出現,節省了不少人力資源,不需要帶多的部分還有人工作業便可完成,達到整個企業組織最大的效率。例如店家將商品條碼編號,寫入結帳跟庫存管理系統,這樣可以隨時知道物品倉儲的存貨,也更好因應突如其來的消費力,更好管控進出貨,也方便比對熱門商品&冷門商品的變化,節省了不少人力資源。不過即使有科技的幫助,其實對於科技還是有些許的不信任,有一部份商家會擔心全部交由機器所造成的不良,萬一處理不當,那影響的層面就更大了。像是如果程式出錯,誤把品項的數量從相加便成相乘,那要做修復可是難上加難,因此在3C科技產品的技術上要更加心細,除了要多注意細節外,也要多次檢核檢測,讓整個流程或是產品的使用跑過幾次去確認,如此一來才能放下心,但有些情況則是無法避免的意外,例如硬碟的損壞,我們常常不知道是何時情況會發生,除了平日多加備份預防外,如果真的損毀,也就只能請求硬碟救援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魏嘉文 的頭像
    魏嘉文

    魏嘉文的碎碎念部落格

    魏嘉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